您现在的位置:能源参考 > 专家讲坛专家讲坛
李俊峰谈雾霾控制
点击次数:7057次 更新时间:2014/10/27 【关闭】

 大家都在关心大气污染问题和能源发展路线问题。这两个问题放在一块是很有意思的,我们大气污染问题,80%以上是直接和间接地由化石能源燃烧排放造成的。这些污染物主要是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以及有他们形成的2次和3次污染物,比如硫酸盐颗粒和硝酸盐颗粒。当然媒体也关注另外一些问题,比如做饭、农村烧秸秆、放鞭炮等,但这些都是以前的习惯,而且过去我们并没有遇到雾霾问题。而现在阴霾为什么多了起来,主要化石能源消费暴增。换言之,我国大气污染的罪魁是化石能源的过度消费,这个问题不能回避。

 我今天想讲的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怎么看待大气污染问题。二是能源政策,我们能够做什么改变,体制机制上能做些什么。三是媒体、NGO应该做些什么。

 一是怎么看待大气污染问题。首先我们在污染物控制上有失误,没有及时安排,造成了积重难返。其实我国在PM2.5问题也研究了好多年,发达国家PM2.5的问题一出来,国家环保部门就开始研究了,只是当时我国的大气污染控制的精力主要放在PM10及其以上的颗粒污染物问题,当时我亲身参加了清华大学组织的大气污染控制战略研究,这个研究早在2007年就提出了控制PM2.5的问题和控制煤炭过快增长的问题,那个时候就提出了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控制煤炭消费。只有广东听进去了,所以广东的煤炭消费比例不到50%,他们的大气质量比京津冀和长三角好的多。

 过去我们集中精力控制PM10及其以上的大颗粒物,忽视了PM2.5以及其它更细小的颗粒物,我们对污染物的排放,尤其是化石能源排放的污染物认识不足。2000年我国只有2亿千瓦的发电装机,发电量是美国的1/5。其实到了2008年我们的发电装机也只有6亿千瓦,发电量也只有美国的70%左右。当时我们仅关注了二氧化硫排放的控制,从2000年开始要求所有的燃煤电厂必须安装脱硫装置。因此现在我们的燃煤电厂脱硫做得比较好。但是我们没有要求脱硝,也就是没有控制氮氧化物。正如北京大学唐孝炎教授所指出的氮氧化物也是PM2.5 形成的元凶之一。所以我国从去年才开始控制氮氧化物。另外我们只在大型装置,比如电厂控制了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但是没有在烧散煤方面把好污染物排放关。这就导致了氮氧化物排放的失控、小型用户的二氧化硫和粉尘排放的失控。另外,化石能源总量大、增长快、环境标准要求不严。比如2002年我国只有14亿吨煤,现在消费40亿吨煤,2002年我国仅消费3亿吨石油还不到,现在消费超过5亿吨。同时我们的排放控制标准低。比如除了电厂、钢铁厂等大型用户外,大多数用煤的小用户的排放标准低、管理不严。又比如美国的柴油硫含量是10PPM,我们的国家标准时2000PPM,是美国的200倍。其实大气污染防治的国十条也仅仅是要求到2017年达到137PPM,仍然是美国的10倍多。还有我们在污染问题照顾大多数,比如我国好的燃煤电厂烟尘的排放可达到每立方米30微克,二氧化硫排放可以控制到30PPM或者以下,但是国家控制标准是国际先进水平的3-4倍。

 忽略这问题不是环保部门一家的责任,经济发展和能源规划、生产组织部门都有责任,我们谁也没有想到我国化石能源增长这么快。2004年公布的国家能源中长期规划,2020年能源消费24亿吨,发电装机9.6亿千瓦。其实我们在2010年就超过了30亿吨和10亿千瓦。2004年我国新增装机突破了5500万千瓦,全国上下欢欣鼓舞,但是以后的情况让大家高兴不起来,从2005年到2013年,加上淘汰掉的近上亿千瓦的小火电,我国每年相当于新建电厂上亿千瓦,外国朋友问我们,说中国每周建设一座煤电厂是真的吗,我调侃说“不对,我们每周建设两座才能满足需要”。其中75%装机和80%的发电量是燃煤电厂。现在我国电厂装机容量超过美国,发电量是美国的1.4倍,且以燃煤发电为主,约占发电量的80%,美国不到30%,即使我们的燃煤电厂排放标准达到美国的标准,其排放也是美国的好多倍。此外,2002年的时候,我国每年新增车辆只有200万辆,现在每年增加2000多万辆,但是我们在采用汽车排放标准方面落后欧洲许多年,直到现在阴霾压城,大家在采用欧五标准问题上还是不积极。在实现年份上斤斤计较。

 还有就是我们的化石能源消费比较集中。我国的经济中心是可以划线的,即从漠河到腾冲划一条线,我国主要的人口、城市和经济部署都集中在这条线的东面,大约300万平方公里,这300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经济最集中的是京津冀鲁豫、长三角和珠三角加起来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小小空间里,这小小的地方消费了我国70%多的能源。大家想一想,15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有10亿人口,消费了30多亿吨煤炭,平均每平方公里每年消费2000吨煤炭,同时这里有上百个百万人口的城市,上亿辆汽车,即使我国的各项标准都与美国一样,环境质量也会比美国糟糕,何况我们的环境标准比欧美、日本低得多。

 我们对大气污染的原因争论很多,但是只要把美国和中国一比较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中美都是900多万平方公里,都是消耗30多亿吨标准煤的能源,但是美国只消耗6-7亿吨煤,我们消费40亿吨,人家的油品质量比我们高200倍,再加上我们人口密集、工业负荷重、排放标准低,污染比美国重是理所当然的。出现京津冀、长三角高污染地区更是自然的。

 此外,我们不能认为发达国家大气污染控制花了70-80年,现在还没有解决。我们必须认识到,发达国家大面积的大气污染问题在70年代就解决了,现在是好中变优,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高要求,PM2.5实现10PPM。我们是解决超过75PPM的问题,100PPM和更严重的污染问题。这个问题很紧迫,是人民的“心肺之病”,不能视而不见。

 第二是能源战略问题。既然我们知道阴霾问题主要是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消费过高造成的,那么就要看看怎么改?我们有时候真的很着急。其实,10年前做大气污染研究的时候,应该已经找出了找出解决办法,就是减少煤炭消费,增加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所以2005年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发展可再生能源就是为了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广东一度也提出不在新建燃煤电厂。但是做的不够,风电、太阳能发电不够重视,天然气也增加了,但是也不够,煤炭增长向脱缰的野马飞奔,从一开始的每40年增长10亿吨,到14年增加10亿吨,再现在是3-5年增加10亿吨,不控制怎么办?全球煤炭消费比例超过50%的国家屈指可数,超过70%更是凤毛麟角,去煤化是国际能源的大趋势,现在如果不看中国,全球其它国家的煤炭占比不到20%,大约是17-19%。我们能不能每年降低煤炭占比2个百分点,这样的话,到2030年,就可以从现在的70%左右降低到40%,再到2050年降低到20-30%。这是长期战略问题,不能一蹴而就。我们能不能尽可能的仅用煤去发电,进行集中治理,尽可能的减少的煤炭的终端消费?还有终端消费的煤炭能不能洗的干净一点?还有,现在减少煤炭增加天然气,大家都在抢天然气,但是天然气怎么用?哪些地方优先用?等问题更重要,或者弄清楚了会更有效果。我们惯性的思维是从中央各个部门到地方,再到央企,大家的思维就是这样,好东西优先供应大城市,像上海、北京,天津优先供应。其实天然气优先供应给河北,比优先供应北京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还有就是,接近一半的煤是散烧的怎么办?特别是看着京津冀鲁豫地区,尤其是河北、山东、河南的这一批小工业。没有有力的控制措施,所以现在限制煤炭消费很困难的情况下,能不能把散煤弄干净?再就是普通的锅炉是不是也要装除尘、脱硫、脱硝的装置,这个必须去做,不去做,电厂实现零排放也解决不了燃煤的污染问题。20亿吨煤,初步算了一下,硫化物和氮氧化物可能超过3000万吨,至少也要2500万吨,是电厂排放的4-5倍,再加上千万吨的粉尘,所以小的污染源也要管住。

 再一个是把油品质量提上去,所有的油品质量,包括拖拉机、大卡车,什么压路机、打桩机,内河和远洋的运输的船只的用油,一些小企业的燃料油,含硫量是没有控制的,可能比汽车拥有量的污染排放还糟糕。这些看起来比较小的污染源也要管控好。

 所以从技术来讲,我们必须考虑,就是千方百计的增加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发展和他们相关的核心技术。还有一个问题是从长远来看,体制机制和能源政策必须改变。我最近写了一篇文章,引起很大争议,从雾霾治理也好,还是能源治理也好,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我们能源政策。不再是一般性的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了,能源清洁化也是作为重要的指标,环境安全也是安全。我们在能源问题上国际化还不够,片面强调以国内为主,不搞国际化,我们造成一个矛盾,我们的能源体系和世界脱节,有人归罪于闭关锁国,其实我们早就开放了,改革开放超过三十年了,但是在能源问题上还是闭关锁国,只有少数企业搞相对比较清洁的天然气,化石能源有一大批央企,但是可再生能源一个直属国务院的央企都没有。在能源问题上我们出现了一个怪圈,什么东西好,什么东西用不起。这是一个悖论,谈到天然气的问题,美国天然气的价格是我们1/4,欧洲是我们1/2,我们为什么这么贵,我们卖什么,什么就变便宜;买什么,什么就变贵,这个东西是你自己造成。这是一个市场经济,并没有人拿枪逼着你买贵的东西。现在所有的东西都是你选择的。为什么出现了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便宜,美国便宜多得多,为什么便宜。我们那么一点天然气,为什么那么贵,为什么天然气有美国定价机制、欧洲定价机制和日本低价机制(我们羞羞答答的叫亚洲定价机制)?我们是能源消费大国,为什么天然气没有中国定价机制?至少我们应该领导亚洲、或亚太,搞一个亚太定价机制!这就是深层次的能源体制、机制改革问题。能不能改变少数人搞油气的现状。

 我们补贴政策上、价格政策上我们必须琢磨这件事情。比方说我们天然气的事情,比方说我们脱硝问题的。什么污染我治理什么,脱硫我加钱,脱硝我加点钱,相当于在帮助煤炭成为最有竞争力的能源,而煤炭在全球是没有竞争力,否则它的比例不会这么低。我们为什么不敢让煤炭没有竞争力。让一些本来就应该退出市场的东西,没有竞争力的东西,在我们的补贴机制下有了竞争力,比如煤制天然气,将来可能又出现一个很大的怪现象,现在已经看到了,比如液化天然气的汽车。为什么液化天然气的汽车这么流行,现在好多大卡车改成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的成本在两块多钱压缩完了大概三块钱1立方米,卖给大卡车司机5块钱1立方米,还很赚钱,现在柴油8块钱一升,1立方米的天然气可以替代1.2升的柴油,皆大欢喜,所以出租车改成烧天然气是出租车司机的福利。所以好多不合理的东西变得经济上很可行,就是价格机制和体制机制造成的。所以说需要在能源政策问题上,在长期治理大气污染的源头上下功夫,把能源从总体上弄干净,这就是能源战略里面清洁化要有重要地位。

 再就是排放标准,我们不能比欧美日更低,只能比他们更好才能保证我们的环境慢慢的好起来。我们必须改变,什么东西好就变贵的问题。在欧洲燃煤发电成本是比较贵的,比天然气发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都要经济性差一些。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能源供应那么困难,他们也没有增加煤炭进口,而是扩大天然气进口,这不是和中国较劲,而是从整体经济性上,特别是考虑了环境因素之后,天然气比煤炭好多了。美国、欧洲、前苏联的大多数国家也是天然气发电比煤电更划算,这些都是环境标准造成。我们的环境标准低,燃煤发电就便宜,欧美日环境标准高,燃煤发电就贵得多。这就是环境成本的内部化问题的。

 当然能源政策上短期内很难改变,但是现在不做规划,长期更难改变。在是否放弃以煤为主的问题还是争论不休,还没有真正认真的反思,比方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出了一篇能源战略的报告,到2030年煤炭消费还要47亿吨,这怎么得了?2013年是40亿吨煤炭,环境已经这个样子了,不想办法减下来,还要继续增长,一直增长2030年?到2030年时间并不多,到2050年时间也不多,也就是16年和36年的问题。1980年我们讨论改善能源结构的时候,也是34年前的是事情,那个时候煤炭占比是69%,现在是70%。现在不做改变,没有改变的决心,不仅2030年改变不了多少,2050年也改变不了多少。这个教训太深刻了。能源结构问题我们不能视而不见,一定要有每年煤炭占比下降1-2个百分点,最好两个百分点的战略思维,我们不能认为三十年很久,其实是很快,十年十年过的特别快,所以你现在不去做的话,真的就真的来不及了。

 现在的争论是不用煤用什么?这又是一个大问题,也是一个长期问题,30年前就问了这样的问题,现在继续问这样的问题,搞能源的同志们不脸红吗?这个问题的思维必须改变,否则以煤为主的战略就不会改变。全球大家都不用煤,全球煤炭比例最高的年份大概是1925年,比例占55%,此后一路下滑,下滑到70年代的19%。但是去除了中国之外,全球煤炭的比例现在也不到20%,也就是17-19%20%是什么概念?在能源这么一个大的系统里不超过30%就算不上主流能源。石油超过了40%,天然气接近30%,马上成为主流能源,煤炭在下降,已经从主流能源降低为次要能源,1950年石油超过煤炭,1970年进入后煤炭时代,现在大家想的是后化石能源时代,取而代之的是可再生能源。比如,欧盟提出205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超过50%,甚至达到100%。当然达到100%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但是,超过30%成为主流能源是可能的。如果2050年我们的天然气超过30%、可再生能源超过30%、石油20%,给煤炭留的空间就只有20%了,如果再有点核电等,估计煤炭占比可以达到15-17%,这就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了。所以我说我国煤炭占比与世界接轨是可能的。

 过去有一些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也是以煤为主,比如南非种族歧视期间,波兰加入欧盟之前,煤炭的比例都很高,但是外部环境改变之后,能源政策很快改变了,煤炭占比大幅度下降。波兰2005年煤炭占比还超过80%,现在已经降低到60%上下了,每年降低了两个百分点。中国这样的大国,估计每年下降12个百分点也是可以的。不是做不到的,我们现在70%上下,到2030年,每年下降2个百分点,届时就低于40%了,然后每年在降低一个百分点,到2050年就可以降到20%以下。这样就达到全球的平均水平了,届时我们成为发达国家,我们的能源结构和环境状况也应该与发达国家一样,这才能和我们的地位相称,否则就是算不上是发达国家,更谈不上美丽中国。

 我们面临的困难更多一些,因为我们人口密度大、工业负荷大,所以污染承载力比全球水平小得多。所以一切都要严要求,美国现在PM2.5的国家标准15,欧盟和日本是25,我们是75。能不能要求我们主要的经济发展区域,也就是从漠河到腾冲的这条线的东边,到2020年都要达到75,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达到45, 2030达到欧盟的水平25,2050年达到美国的现在的水平15。去年北京出现高污染的时候,日本首相安倍提出来东京PM2.5超过35老人和小孩应该待在家里,超过75就可以放假不上班。我们在GDP指标上输给别人,也不能在环境指标上输给别人。

 治理阴霾要有决心、信心和耐心。这是一个攻坚战,更是一个持久战,首先要从能源做起,必须革煤炭的命,把快速暴增的能源消费增速降下来,在去逐步减少。最紧要的是要从减少煤炭消费、改善能源结构、提高排放标准做起。只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做下去,202020302050的目标都可以实现。

 第三,NGO和媒体要做些什么,就是监督政府和企业,能不能用更好的标准、机制来控制阴霾,同时,告诉大家,治理阴霾是全国人民的事情,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也不仅仅是企业的事情,大家都有责任,都要为治理阴霾付出努力和代价。蓝天是有代价的,大家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