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技术装备 > 技术装备技术装备
中国装备走出去面临新挑战
点击次数:5082次 更新时间:2014/5/5 【关闭】


    4月1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我们的能源装备有基础、有条件、性价比好,要积极创造体制条件,着力完善相关专业服务,努力形成各方合力,推动先进能源技术装备“走出去”。” 会议表明了本届政府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重视与信任。

    近几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受国内投资项目的强力拉动,获得了较快发展,我国装备自主化迈上新台阶,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蛟龙”载人深潜器等都取得重大突破,大型运输机和大型客机也已完成布局,研制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但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装备制造水平差距仍然很大。中国装备何时做好“自主创新”、“节能环保”、“产品质量与服务完善”,成为装备行业“走出去”的新境界。

自主创新是“走出去”的关键

    中国化工机械技术动力协会理事长孙腾良表示,对于石化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是技术装备的关键,高端大型环保化是装备发展的方向。就目前看,我国技术装备产业大而不强,主因在于设备、关键配套件要进口,因此自主创新成为国内企业发展壮大的不二之选。

    据记者了解,依托国外技术装备来发展产业规模,曾经是我国石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技术装备引进吸收再创新之外,由于核心功能部件的材料和关键技术性能不过关,导致我国整体装备技术含量低、反应效率差、能源消耗高。因此,国家和地方的多数重点工程,不得不采用价格昂贵而且适应性不尽如人意的进口设备。

    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包括能源装备在内的很多行业都存在低端产能过剩,高端创新不足的情况。在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能源装备企业要靠技术创新,不断研发新产品,才能有生机和活力。

节能环保是“走出去”的方向

    众所周知,我国的环境问题一直是近年来的新闻焦点,频繁出现的大范围雾霾天气,让民众苦不堪言。近日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向媒体公布,2014年“6·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旨在体现我们党和国家对治理污染紧迫性和艰巨性的清醒认识。我国雾霾天气,尤其是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突出。而改善空气质量首先要做好除尘、脱硫脱硝领域的防治工作。在我国的装备制造业中,就目前国内脱硫、脱硝、除尘器市场来看,脱硫、除尘设备多种多样,并且技术能力参差不齐,而脱硝技术近年来虽大力发展,市场并非十分成熟,许多装备项目并未全面装配脱硝设施。

    专家指出,未来我国能源装备市场需求旺盛,发展潜力巨大,能源装备应朝着专业化、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以节能环保为方向,设备功效不断提高,以此满足我国对环境改善的高要求。

    “节能环保时不我待。”这给中国能源装备企业带来机遇,同样也面临新的挑战, 例如湿式电除尘技术、垃圾焚烧处理装置、冶金余热回收装置、电袋复合除尘技术等一批能源综合利用设备在近几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达到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和PM2.5的治理有着突出的优势,预期将会得到广泛应用。

产品质量与服务完善是“走出去”的保证

    我国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大产业。从横向看,分支多,服务广,产业涉及面宽;从纵向看,任何一个设备的分支,也都是一个从零部件到主机产品的完整产业链。

    据悉,目前“中国制造”产品早已遍及全世界,但一直与低端、廉价、质量差、售后服务不完善等词联系在一起,这中间虽有误解和偏见,但不能否认在“中国制造”最初大规模走出去的时候,这种现象的确是存在的。而如今中国装备要想走出国门,必须吸取经验,起步之时就尽可能将产品立足于高端精细,以优质样本为自己赢得市场、为企业赢得口碑、为国家赢得美誉。

    对于走出去的制造企业来说,质量过硬是第一位的,这对第一批走出去的重大装备尤为重要。其次在与国外技术装备的比较中,对方除了装备水平高,还有一个就是服务水平。企业要做到契合用户的需求,随时解决客户问题,并且随着我国装备企业实力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我国已经有资本叫出“服务完善”这个口号。

    “纵观当下,在国际市场上还存在国内企业低价竞争、相互诋毁等问题,严重损害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形象,这种单打独斗的恶性循环需要行业协会制定一定的准则予以规范,不然即使产品的硬性条件达到了,中国的设备也很难在世界舞台上立足。”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