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入市 天合光能以场景化解决方案应对变革
文/石巍
2025年2月9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标志着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进入市场化时代。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终结了风光发电的固定电价时代,也为光储电站的开发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作为行业领先的光储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天合光能前瞻性布局的“场景化解决方案”战略和“以客户为中心,以场景为导向”的经营理念,正成为应对行业变革、挖掘客户价值的核心引擎,为行业提供破局新路径。
根据《通知》,新政策的核心在于推动新能源全面参与电力市场,电价由供需关系决定,2025年6月1日将成为新能源电价市场化的关键时间节点,在此时间点后投产的增量光伏、风电项目将全面进入电力市场,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且取消强制配储要求,新能源项目的收益模式将从过去的固定电价转向市场化定价,电价波动将成为常态。此外,政策还提出了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通过差价结算方式,确保新能源项目的收益稳定性。
此次新政策影响深远。首先,意味着新能源电站投资模型复杂化,光伏电站收益与市场实时电价深度绑定,地方政府根据项目成本、行业平均利润等测算出的机制电价仅能通过差价结算提供有限托底,午间低价与晚高峰高价时段的出力差异将放大收益波动风险,光伏、风电出力与电价波动的错配可能削减项目收益。其次,储能需求将从“政策驱动”转向“价值驱动”,取消强制配储后,储能不再是政策“硬指标”,需通过峰谷价差套利、调频服务等市场化手段证明其经济价值。最后,新政策对新能源技术提供商能力要求升级,精准预测发电出力、动态优化储能充放电策略、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能力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这一政策的出台,旨在推动新能源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促进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也对光储电站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纯依赖低价竞争的商业模式将难以为继。在市场化电价全面落地的背景下,天合光能如何以差异化战略抢占先机,确保项目的经济性和稳定性?
面对新能源电价全面市场化的变革,单纯依赖低价竞争的商业模式难以为继。天合光能认为,未来新能源行业将从“价格内卷”转型为“价值创造”,从“供给侧创新”走向“需求侧创新”,从“独立性”走向“系统性”,从“各自为战”走向“生态协同”。未来的能源解决方案必须紧密结合客户的实际需求和应用场景,提供精准化、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作为最早布局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的光伏企业之一,天合光能已率先从光伏产品制造商向光储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以客户为中心,以场景为导向”的业务理念,正与新政下的市场需求高度契合。
天合光能深耕集中式、分布式、新场景等多个领域,可针对不同场景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1.源、网、荷、储一体化解决方案:天合光能深度融合至尊N型高效组件、液冷储能系统与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推出“光储充一体化”“零碳园区”“绿色算力”等场景化方案,破解市场化收益难题。例如,在工商业场景中,通过动态优化光储配置,帮助客户实现新能源全额消纳、变压器降容及电费成本最优;在零碳园区场景中,结合源网荷储协同控制,助力园区绿电占比提升至90%以上。2024年,天合光能参与的江苏大丰港零碳园区项目,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绿电应用的标杆。
2.能源智慧交易:政策推动下,电力交易复杂度显著提升。天合光能自主研发的AI能源云平台,集成电价预测、负荷管理、储能调度等功能,可实时生成最优充放电策略与营销方案,赋能精准交易决策。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机场光储项目中,平台通过分析实时电价与航班负荷数据,动态调节储能充放电,使场站运营收益提升15%。
3.产业全生态协同:随着新能源市场化深入,将推动虚拟电厂、绿氢氨醇等新业态加速落地。为此,天合光能联合金融机构、科研机构构建生态圈,探索“光储+交通”“光储+绿氢”“光储+算力”等跨界融合场景。在内蒙古某绿色甲醇项目中,天合光能通过风光储氢一体化方案,将制氢成本降低30%,为化工行业零碳转型提供了可行路径。
4.电站全球经验:天合光能在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大型基地项目,以及马尔代夫离岛微电网、西藏无电区等项目中积累了大量复杂场景下的实战开发与运营经验,为应对多样化需求提供支撑。
《通知》的出台标志着新能源行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电价市场化变革将为光储电站的开发带来深远影响。天合光能凭借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和场景化解决方案,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客户的实际收益,差异化能力将进一步凸显,引领行业走向更宽远的未来。天合光能将继续秉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场景为导向”的理念,推动多能融合新场景的发展,助力构建可持续的新型能源体系。